《重生小知青》 和奶奶同辈了 方恬睁眼的时候,身边的一男一女正说着话,还没察觉她醒了。 “恬恬她爸,实在不行,咱再想想办法,找找门路,让孩子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,我也不放心啊!” “你以为我没找过?这些日子,该托的、能找的我都寻了个遍!” 男人无奈道: “能安排到清河县,已经够好了,这样还寻死觅活,那人家去北大荒的怎么办?” “唉……你说,这都叫什么事儿啊!” 趁他们说话的功夫,方恬接收了这具身体附带的记忆。 这个身体的主人和她一样,也叫方恬,不过从辈分上来说,差不多是她奶奶那辈的。 “到农村去,到边疆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~”这句响亮的口号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象征。 按说像原主这样的独身子女是不会被派去的,奈何原主的父亲之前得罪了专门管这事儿的人,可不就让仇人给惦记上了。 俗话说的好啊,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,纵使原主的父亲四处奔波,也还是没能让她逃过这一劫。 知青生活苦不堪言,导致原主最后客死异乡,此番本可重新来过,但她却不想再经历那些磨难,甘愿自动放弃。 与原主的娇生惯养不同,方恬倒是个能吃苦的,她自幼与奶奶相依为命,长大后为了给老人家治病,更一连打好几份工。 奈何天命难违,奶奶最终还是先走一步,办妥了奶奶的身后事,她也卸下了重担,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体彻底地累垮。 不想一觉醒来,竟和自己奶奶成了同一辈人,还是一名预备知青! 对此她也不知该如何是好,只有既来之则安之…… 那边女人一回头,发现自家闺女醒了,喜极而泣。 “恬恬?你可算醒了,你说你这浑孩子,非闹什么绝食!妈心脏病都快被你吓出来了!” 罗慧娟舍不得动女儿一根手指头,自己捶胸顿足道。 方志忠一筹莫展地看着母女俩,想上去安慰两句,偏偏词穷。 说到底,还不是他在学校开罪了人,这才连累宝贝闺女跟着一起吃苦受罪。 他这心里头,比谁都不好受! “妈妈,我没事了,你别担心了。” “爸爸说得对,清河县已经算好的了,你们为了我已经操碎了心,我实在不该和你们闹的。” 面对新父新母的担忧,方恬硬着头皮,十分笨拙地安慰道。 孩子突然间懂事了,父母的心里其实只有更难受,他们宁愿她闹,也好过这样,听着叫人心酸。 “是我没用!”方志忠咬牙道: “恬恬,你放心,用不了多久,爸爸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回来的!” “嗯,我相信你!” 实在不行还有高考呢! 在原主留给她的记忆里,好像还有两年就要恢复高考了。 恰巧她也才经历过高考,书本知识还没丢下,接下来的时间,只要复习复习,想来是不成问题的。 只是,这些未卜先知的事……她不便与家人言明,当务之急还是把下乡所需的物品都备齐。 毕竟还有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要出发了! 我想和她换 “呜~~~~” 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,方恬挥别了一双父母。 “咣当~咣当~咣当~” 七十年代的火车远没有后来的高铁舒适,一路颠簸,方恬和其他几个年轻人,终于来到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岩城。 出了岩城火车站的大门,旁边有位早早等在那儿的老汉,显然是来接他们的,负责人赶着下趟返程的火车,忙和他交接起来。 他们这群人只知道来人是清河县第三生产大队的队长,其余一概不知。 老汉不大爱说话,招呼大家上车后就没再搭理过他们。 这些大城市来的孩子大都脸皮子薄,没得上赶着去和一个乡下老头套近乎。 几个年轻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没好意思开口,不过总有个别…… “大伙儿天南海北地聚在一起就是有缘。” “我叫王蓉蓉,家在北隆市,我父母都是工人,你们呢?” 坐在最里边的姑娘打破了僵局。 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,几个同龄的知青也陆续自我介绍起来,只轮到方恬的时候,她看了眼王蓉蓉和众人,才轻声说道: “我叫方恬,南郓人。” 王蓉蓉起先还面带微笑望着方恬,但见她根本没给出任何有用的信息,也就不再理会她了。 她想借此机会摸清这些人的底,看看哪些是可以攀附结交的,这个方恬,一看就是小家子气,想来家境好不到哪去。 这里最头值得一提的还是那个叫刘雯的。 虽然她和方恬一样寡言少语,但这两人的气质截然相反,这姑娘骨子里就带着傲气。 “到了这儿,我们大家就都是亲人,今后谁要是有了难处,可要守望相助啊!” 王蓉蓉意有所指地看了眼刘雯。 带着原主的记忆,方恬深知王蓉蓉这是盯上刘雯了,心下忙松了口气。 这边话题刚了,王蓉蓉就顺势与她身后开拖拉机的老汉拉起家常来。 “队长,您姓啥?” “彭。” 紧接着她又问了几个问题,偏老汉惜字如金得很,不太爱搭理她,王蓉蓉心急了。 “彭队长,您给我们露个底呗,队上要怎么安排我们几个知青,我听说除了种地,还有其他活?” 这个问题切合自身利益,在座的都竖起耳朵,想听老汉怎么说。 “去了不就知道了,你这女娃急啥,没得影响俺开车。”彭队长终于不耐烦了。 被他这样一吼,王蓉蓉吓得不敢再出声,老老实实地转身坐好。 她眼睛通红通红的,看着特别可怜,有个男知青看不过眼,刚要开口为她出头,就被身边人拦住了。 “强龙不压地头蛇,这是在人家的地界上。”那人同男知青耳语道。 就这样,自王蓉蓉受了冷待之后,车上再也没人多嘴,一路上都静悄悄的。 到了地方上,清河县县长说了两句场面话,就让书记把各人安排通知下去。 巧的是方恬和刘雯分到了一个队,而王蓉蓉则被分到了彭队长的队上。 对此王蓉蓉很是不满,眼见书记合上工作薄,众人也都准备走了…… “县长、支书,我想和她换!”王蓉蓉指着方恬道。 莫名荣升团宠 对此方恬并不感到意外,倒是县长和支书脸上都不怎么好看,竟还有第一天来就敢不服从他们安排的知青。 大伙儿也都看向王蓉蓉。 “方恬,刚才在车上你也看到了,行行好跟我换了呗。” 她走过去,拉着方恬的手迫切地说。 “我听县长和支书的,他们没意见,我就同你换。”方恬有点儿胆怯地向县长和支书看去。 县长和支书都是老干部了,相互合作也十分默契,只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在想什么。 那个王蓉蓉一看就不安分,倒是这个叫方恬还算老实,眼里还有他们这两个领导。 “既然你想换就换吧,还有谁想换的不,现在也可以提出来。” 支书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框,看向众人。 现在是敏感时期,能被下放到这儿来的知青,大都是有些家底的,保不准什么时候…… 此时何不给卖他们个好,彼此留个善缘。 几个原本相熟的知青正遗憾没能分到一个队里,便趁着这个机会跟支书提了提。 结果皆大欢喜,对于县长和支书的通情达理,知青们都表示感激。 而方恬因为给支书留了好印象,特地还帮她在彭队长面前说了两句好话。 “老彭啊,这女娃可比前头分你队里的那个实诚多了,你好好照顾人家小同志啊。” 彭队长没说话,抽了两口水烟,点了点头就把方恬和另外两个男知青领回队里去了。 每个队都有知青点,从最早的茅草屋,到现在已经改善得很好了,尤其是这个第三大队的知青点,还是青砖盖的,比普通人家的条件还好些。 方恬提着包袱进了屋,里面四张床,靠外的都被人用了,只有最里头的那张还空着,边上那掉皮的墙头确实不怎么招人待见。 她放下包,找出火车上看完没扔掉的一沓报纸,又去食堂找人要了一碗糊糊,勉强补了补墙头,事后又把床铺上的灰扫了,用抹布擦干净,等干了才把从家里带来的棉花毯铺上。 前前后后忙了好一阵,终于把睡觉的地方收拾好,这才提着脸盆到公共浴室去擦了把澡。 等她醒的时候,外面天都黑了,屋里其他人也都回来了。 “你叫方恬?一路上累坏了吧?” 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同志见她起身,便朝她走来,说话间又到桌上拿了两个烤红薯。 “刚才吃饭,见你睡得香,就没忍心把你叫起来,给带了俩红薯,你拿去吃吧。” 她把还有余温的红薯放到方恬手里,仔细打量她道: “你这姑娘长得真水灵,我叫李友爱,比他们几个年长些,就托大做了这里的头,有什么事儿你找我就行。” 李友爱怜惜地摸了摸方恬的脑袋,心想这姑娘看着软绵绵的,瞧着就让人心疼,来了这里怕是要吃不少苦,今后能帮就帮着点。 “新来的妹妹年纪小,可可、晓军、大圆,你们三个以后多照顾着点。” “友爱姐,你这是又把方恬妹妹当闺女看了吧。” 可可看似难过地感叹道: “曾几何时,友爱姐也是这么疼爱我的,如今却只见新人笑,不闻我这个旧人哭。” 李友爱听了大笑,站起来拍了她一肩膀,为方恬介绍起来: “这个是朱可可,就爱开玩笑,你别听她胡说,那边两个,高的是程晓军,矮的是田园。” “友爱姐,我哪矮啦!”不满被人说矮的田园微怒。 没等李友爱回应,她身边的朱可可快一她步地取笑道: “是,你不矮,你是圆,大圆~” “圆你个鬼,你这个讨厌鬼!” 这二人没说两句,就围着李友爱打闹起来,李友爱忙着做和事佬一时间抽不开身。 旁边的程晓军一脸无奈地坐到方恬床边的凳子上。 “你快吃,别理她们,一天不吵闲得慌。” 方恬笑了笑,她早就听说过这两人,她们虽然一直小吵小闹,却不影响她们的友情,只要任何一方有难,都会挺身而出。 她边吃红薯边和程晓军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。 别说,她还真有点饿了。 通过短暂的相处,她对这屋里的人也有了大致地了解。 李友爱是这里的大姐,程晓军在她后面来,又比她小两岁,朱可可和田园是前年来的,两人差不多年纪。 而她现在睡的这个床铺原本是李友爱的,年前她嫁给了当地人,也就空了出来。 “别看你年纪小,还挺会收拾的,我在这铺睡了那么久都没想到用报纸把墙头糊了。” 等朱可可和田园都消停了,李友爱也终于腾出功夫来和方恬谈话。 她原先睡这儿的时候,就想到往床上铺块布,早晨出门铺好,夜里睡觉掀下来,把墙灰包一包抖到外面去,倒不如方恬这个办法好。 “你是个聪明的女娃娃,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,有心事也别憋在心里,可以和我们说说。” 大家都是过来人,知道要熬过最初的不适应有多不易,程晓军、朱可可、田园也都和李友爱一样,有些担心方恬年纪小,受不了这种苦日子。 莫名荣升团宠的方恬看了看这一屋子热心肠的好人,真心觉得自己这回和王蓉蓉换得挺值。